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,人民餐桌的富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国家的农业发展状况。而冬季的餐桌就不可避免地跟温室农业联系在一起。温室农业的发展不但丰富了人民的饮食,提高了农民的收入,而且也催生了一批与温室设施相关的产业,如温室覆盖物、温室自动灌溉装置以及温室杀虫、防虫害设备等。但目前我国温室农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,让人喜忧参半。
病虫害隐患令人忧虑
据报道,5月中下旬以来,长江流域下游地区的田间地头骤现白色粉蝶群集低飞的现象。由于数量太多,不但影响了农民的田间劳作,而且还影响了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行驶。甚至在南京、上海、苏州等城市的街头,也有不少粉蝶飞浮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“虫灾”呢?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耀林解释说,由于温室相对于露地来说,温、光、土、肥、气都会发生变化,温度、湿度加大,害虫具备了孵化和生长的条件,这就导致虫害容易发生,而且会提早发生。比如,虫害一般在6月、7月和8月发生,可是在温室中可能一二月份就发生了。如果当温室打开的时候,成虫就会爬到户外,感染更多的露地作物,成虫繁殖越来越多,就会形成大面积虫害。
那么,如何才能在温室内消灭害虫呢?其实有不少方法,如防虫网覆盖技术、频振式杀虫灯、黄板诱杀技术等。不过,王耀林担忧地说,这些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情况并不十分理想,大多数农民还在依靠农药杀虫。
农药杀虫带来的两大问题
采用农药杀虫最大的问题就是导致温室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。现在,因食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引发的人畜中毒事件,以及出口农产品及加工品因农药残留超标被拒收、扣留、索赔等现象时有发生。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不允许使用巨毒、高残留的农药,如甲胺磷等,但还是有农民在使用。据王耀林介绍,目前北京市场上的蔬菜也并不是完全都经过食品安全部门检验的。但经抽查,大多数蔬菜的质量还是合格的。令鲂老驳氖牵发展无公害蔬菜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,国务院、农业部和各省市相继出台了有关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文件和标准。
另外,由于过度使用化肥、尿素、钾肥等,导致土地化学元素积累太多,硝酸根、硫酸根、碳酸根和阳离子、阴离子也积累过多,土地就会发生像盐碱地似的变化,土地表面会形成一层“白霜”。而土地中的盐离子含量过多就不适合植物生长。 露天的土地很少出现这种情况。对此,王耀林的解释是,在露天的情况下,在降雨过程中盐分就随雨水渗漏到地下并分散开来。而温室的土地接收不到雨水,灌溉的水量一般较少,等水被吸收或下渗以后,盐离子就又留在了土地表面。所以施肥要讲究科学,比如可以采用“测土施肥”等方法。
冬季时,人们经常会觉得有些蔬菜“没什么味儿”,也是这个道理。王耀林说,这是由于土壤中含的氮多了,磷和钾少了;而且目前我国的温室生产技术水平不高,光照不足也会产生这样的后果。事实上,对于相同的生长地区,光照时间长、昼夜温差大的农产品质量更好,口味也更佳。
技术水平有差距
荷兰的温室农卦谑澜缟洗τ诹煜人平,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,温室生产基本上实现了光、温、水、肥、气全面自动化。而在我国,除了专业的温室科技园在主动尝试和应用自动化设施,在农村的温室栽培中使用者的比例还是很低,主要是手工操作。王耀林说,荷兰温室蔬菜每亩产量会达到60000斤刂粮多,而我国温室蔬菜的亩产量仅仅是8000斤到10000斤。这其中有种子的质量问题,也有不同时段的温度的精密控制问题。技术水平直接制约了温室产品的质量,而农产品质量的高低又进一步决定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高低。因此,王耀林认为我国应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,向用户提供可信的优质产品。
此外,温室作物种类单一、温室建设费用及折旧高以及温室运行成本与能源消耗高,也是国内现代化设施园艺生产机构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。